现在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遗产中心师生出席蜀道申遗国际研讨会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地貌最复杂、道路最艰险、遗存最丰富的古代陆地交通系统之一,是我国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2015年,四川省启动了蜀道申遗工作。2016年8月,省政府成立了四川省蜀道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提名地市、县(市、区)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申报机构,共同推动蜀道申遗工作。2017年6月9日,“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国际研讨会”在广元召开。


 

  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简称遗产中心)刘弘涛老师应邀出席研讨会,与到会专家进行交流。遗产中心的同学们也借此机会到会议现场聆听学习。



  

 

  

  前澳大利亚世界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遗产保护管理资深专家理查德·麦凯教授(Richard Mackay),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资深顾问詹姆斯·桑塞尔(James Thorsell)博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皮埃尔·加兰德(Pierre Galland)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原国际生物科学联盟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汪松,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王凤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处长郑军,住房城乡建设部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梁永宁,住房城乡建设部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吕舟,住房城乡建设部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解焱等国内外著名世界遗产、地理学、保护生物学、风景园林、历史文化专家参会出席会议。

 


 

 


 会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罗鹏介绍了蜀道申遗文本内容。蜀道是古代筑路史上最宏伟壮观的杰作,是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和自然遗产。2000多年来,蜀道克服崇山峻岭的地理阻隔,使曾经相互隔离的古代中原和北方“黄河文明”与南方“巴蜀文明”相互连接起来,串联见证了中华多元而悠久的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次蜀道申遗研讨会特别强调了蜀道文化和自然的关联,认为蜀道不仅是中华民族形成、维系和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见证,还代表了山地险峻环境下古代人类克服自然阻碍而体现出的智慧杰作,而且蜀道穿越了众多特有和濒临动植物的栖息地,有剑门关巨型断崖、米仓山双鼓奇山峰、巴中光雾山红叶等绝美自然地段。他保留了北半球温带——亚热带气候过渡上最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垂直植被,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体现了重要的自然和文化价值。最后他总结道,蜀道很好地体现了人们顺应自然、克服自然艰难险阻,创造灿烂文化的过程,具有自然和文化两个方面的价值,因此蜀道“申遗”申请的是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

 “蜀道是世界上很有趣的地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顾问皮埃尔.加兰德博士毫不掩饰对蜀道的热爱,他认为,蜀道的地理位置生物多样性,让它成为不同物种的摇篮,非常丰富的生物拼图。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詹姆斯•桑塞尔表示,他在全世界做过150多处的世界遗产调查,而蜀道申遗项目是最复杂的一处。他建议蜀道申遗项目小组将遗产区与缓冲区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区分,以更突出展示蜀道与其他历史古道的独特之处,同时为建立蜀道保护体系打下基础。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处长郑军为接下来的申遗工作提出了建议。他表示应尽早确定申报内容的缺项、弱项,开展专题研究,补足短板;完善蜀道相关工程及管理机构建设,带动其他省市加入;及时将申报过程中的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设计蜀道专属标识,突出蜀道整体价值的展示。他认为,“蜀道申遗的过程就是保护的过程,也是系统发掘和整合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的过程。”


 

  本次申遗的蜀道包括四川境内的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荔枝道等4条古蜀道,其核心资源在四川广元境内。目前,申报文本初步成果已完成。蜀道申遗将根据国际研讨会专家意见,完善基础资料、实现成功申遗的目标。

 

联系我们:
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
(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建筑与设计学院(八教)X8131)

邮编:610031
电话:18181783505
Email: bridge115@126.com
微信公众号:西南交大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