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风险建言,防灾减灾献策
——“文化遗产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论坛”召开
为铭记汶川5.12地震十周年,2018年4月28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四川省文物局主办,我中心与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世界遗产工作委员会、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办的“文化遗产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论坛特邀来自日本、尼泊尔、意大利等国家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国内专家学者聚集成都,共同探讨文化遗产面临各种灾害中风险管理、防灾减灾、灾后重建的相关问题以及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的对策,以期有效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詹长法、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张文宜、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进、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赵兵院长、西藏大学工学院王鹰院长、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伟民应邀出席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我中心执行主任刘弘涛主持。
开幕式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詹长法先生主持校企合作平台“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我中心执行主任刘弘涛与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伟民董事长携手揭牌,宣布共同致力于推动我国在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随后,论坛进入主题演讲环节。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詹长法先生以“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的有效途径及发展趋势”为题,详细介绍了意大利在文化遗产风险管理、预防性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实践案例,并从风险预防思路、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建议与实施策略。
尼泊尔国家考古局、世界遗产保护区主任Suresh Suras SHRESTHA教授,结合2015年尼泊尔地震之后尼泊尔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工作,介绍了尼泊尔在灾后紧急救援及灾后遗产保育、重建计划以及在遗产保护技术、材料面临挑战。
日本国立文化财机构文化财防灾联盟推动办公室室长冈田健先生,结合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地震受灾文化财等救援委员会在灾后进行的文化遗产抢救事业具体情况及文化财防灾联合推动事业的内容和目标。主题演讲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唐飞副院长主持。
在下午主题演讲部分,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Maurizio Meriggi教授(我中心意方主任)以意大利历史建筑具体修复案例,详细介绍了意大利震后建筑修复以及修复过程中人、建筑、社区的综合问题。
我中心执行主任刘弘涛老师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工作,简明介绍了日本及四川昭化、雅安等地的古镇聚落、历史街区地段的多项实践案例与灾害风险管理内容,以期对今后西南地区遗产风险管理、防灾减灾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做出更多探索。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晓武副总裁通过对不可以移动文物现状分析,提出了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建立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防控体系的构想,并提出了风险相关指标及风险防控、监测、管理平台等研究规划及理论策略。
日本名古屋大学谷口元教授结合日本多个受灾地区在灾后建设、风险防范及历史文化保存等方面具体实践案例与做法,提出受灾国文化财产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潘毅副主任通过对灾后历史建筑受害及抗震的技术量化分析,提出历史建筑在灾害应对、风险防范对策。下午主题演讲由北京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戴俭教授主持。
论坛最后,华侨大学可持续景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董靓教授主持论坛讨论,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文化景观等各领域专家、学者积极发言研讨。
会议得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成都市文物局、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防灾减灾委员会、威特龙消防安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北京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北京工业大学)等多家单位的支持。新华社、华西都市报、四川画报等多家媒体单位进行关注报道。论坛结束后,参与本次会议筹备和组织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第二排左四为中心执行主任刘弘涛老师、左五为意方主任Meriggi教授、左六为中心副主任潘毅副教授、左九为中心顾问谷口元教授)。
本论坛的开展将有助于拓展文化遗产在各种灾害中的保护理论研究,提高对多灾害地区文化遗产的风险管控能力。在全球灾害频发的背景下,跨国界、跨地域的学术论坛能够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相关领域的相互交流,为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及从业人员提供国际交流的平台。